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产业链

依托国内外重点农业企业智能化领域系统集成优势,在国内外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有重大影响力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无人化农场,构建集粮食种植收割仓储加工运输于一体的无人化现代农业产业链,形成流...

本报记者 余燕明 广州报道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表示,“当前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进程务工,农村地区产业门类不全、规模不大、品牌效益不强,再加上缺乏城乡流通的桥梁,导致农产品‘出村进城’困难,农村产业发展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

日前,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正在北京召开。作为一位农民出身的创业奋斗企业家,他一直心系农村农业、脱贫攻坚事业。由于在扶贫方面的突出贡献,杨国强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两会上,杨国强提交了4份提案,除了关注我国建筑业的科技化转型,他也更关注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村产业振兴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成果等议题。

“乡村振兴需要联动政企等社会力量,帮助农民稳定生产、提高产业质量效益、打通城乡流通渠道,让农民、产业与市场紧密衔接。”杨国强说,“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致富,不会返贫,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引导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

其中,在关于积极布局海外大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提案里,杨国强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整体不够高,种植业、养殖业领域许多高端品种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布局“无人化农场”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农牧机器人、自动驾驶农机设备等新技术,推进种源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对此,杨国强建议,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

具体而言,应当完善农业企业“走出去”总体规划和协调服务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在风险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寻找优质农场、牧场,租赁或购买闲置土地,增加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及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投资,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我国开辟新的粮食进口来源地。

其次,杨国强建议试点打造大规模的无人化农场,提高农业生产力。

依托国内外重点农业企业智能化领域系统集成优势,在国内外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有重大影响力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无人化农场,构建集粮食种植、收割、仓储、加工、运输于一体的无人化现代农业产业链,形成流水线、农业工业化,从而达到综合投入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此外,杨国强认为应当加快推进种业研发应用,打造我国“农业芯片”。

这需要组织相关研究机构、高校、龙头企业等开展联合研发攻关,从基因编辑和分子育种两个方面不断加快中国种业的数字化、定制式发展进程,使之可以应用到规模化的大型农场生产场景。

同时大力培育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品牌,逐步突破国外种业资源的垄断,让我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农业芯片”。

搭建农产品产销城乡流通桥梁

在关于提升农产品全产业链水平、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提案里,杨国强认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要兴旺。而当前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地区产业门类不全、规模不大、品牌效益不强,再加上缺乏城乡流通的桥梁,导致农产品“出村进城”困难,农村产业发展亟须加强引导和扶持。

对此,杨国强建议加强政府引导,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具体而言,应当发动村镇党支部书记、党员等带头,组织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种养。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参与,为农民提供品种、技术、培训、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并建立利益捆绑与共享机制,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致富,不会返贫。

其次,杨国强认为要打通农产品进城产业链,搭建城乡现代商业桥梁。

应当完善农产品进城的冷链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从乡村到城市的农产品配送体系,将农村的蔬菜水果、生态养殖的禽畜鱼等优质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运到城市集散地和社区门店,大大简化中间环节,让利农民和消费者,满足人们的幸福生活需要。

此外,杨国强建议,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应当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流通追溯系统等,以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的全过程,形成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还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依据规范和标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行分类监管,对诚信企业扶优扶强,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为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们提供安全、丰富、好吃、实惠的产品。

大力发展和重视职业教育

在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成果的提案里,杨国强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供给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三农”人才,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碧桂园一直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扶贫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对此,杨国强建议,国家应当立法让年轻人满二十周岁才能出来工作。

他认为,如果年轻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到了20周岁再出来工作,那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将是世界一流的。

这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广大年轻人提供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在脱贫巩固期,国家为相对贫困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提供无息助学贷款,让他们能无压力地学习成才,找到稳定工作,等到有能力的时候再偿还,也能巩固脱贫成果。

其次,杨国强认为应当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具体而言,国家要持续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生动的案例讲好职教扶贫故事,逐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让大家认识到职业教育也是很好的出路。

同时,通过表彰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服务、职业认定和荣誉评选等,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获得社会尊重,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

此外,杨国强建议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衔接,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这需要持续对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予以资金、资源等方面的适度倾斜,根据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帮扶成果,针对性设置职业教育专业,整合周边优势力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职业院校,成为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基地。

最后,杨国强认为,应当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应当支持及鼓励行业领先企业创办职业学校,并加快落实关于企业办学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办学的各项优惠政策。

同时,明确企业和学校在产教融合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教育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规则,充分发挥企业更加了解各类职业岗位人才要求和标准的优势,推动劳动力市场实现供需平衡。

(编辑:赵毅 校对:彭玉凤)

扫一扫进入小程序
发现更多精彩